近日,《新華(常州)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2018年二季度)》在江蘇常州發布。《報告》顯示,二季度電氣設備制造智能制造企業發展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利潤、營收維度優勢突出。與行業同等規模企業相比,智能制造企業依然保持一定競爭優勢,但相對上一季度優勢有明顯弱化。
新華(常州)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指數體系包括行業發展指數和行業競爭力指數2大模塊,行業發展指數主要評價應用智能制造技術企業在各行業中所處位置和發展概況,行業競爭力指數主要評價應用智能制造技術的企業,較行業相應規模傳統企業的相對競爭力情況。
電氣設備,智能制造企業
智能制造發展指數方面,二季度電氣設備行業除營業周期維度外,其余維度指標均大于1,顯示出行業智能制造企業的整體運行優于行業平均水平。與一季度相比,利潤和營收維度指標在二季度呈反彈趨勢,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優勢顯著;市值、每股收益和營業周期維度指標較一季度變化較小。
創建于2006年的江蘇安靠智能輸電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報告》重點跟蹤的電氣智造企業之一,近年來,安靠智電堅持創新驅動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能夠提供電纜輸電系統和氣體絕緣輸電系統兩種地下輸電方案的頂尖企業。2018年二季度,安靠智電生產經營持續穩定發展,實現收入1.57億元人民幣,凈利潤4356萬元。
智能制造競爭力指數方面,二季度電氣設備行業除營業周期維度外,其余維度指標均大于1,即行業智能制造企業競爭力優于同等規模的傳統企業。然而,與一季度相比,除營收維度呈現反彈、小幅上升外,各維度指標均有所下降。利潤、每股收益和營業周期維度指標呈現明顯下滑趨勢,其中,營業周期指標表現不佳,僅0.69,表明二季度電氣行業智能制造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增大。
電氣設備,智能制造企業
圖為電氣設備行業智能制造各維度競爭力指數
“新華(常州)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指數”由中國經濟信息社指數中心聯合中國(常州)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共同研發發布,指數體系涉及電氣設備、生物化工、金屬冶煉、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制造、機械設備和新材料8個行業,考察計算指標覆蓋企業市值、營業收入、利潤、每股收益、營業周期、科技論文和創新專利多個維度,是表征中國智能制造應用領域的“晴雨表”和“風向標”。